建立关于游戏的有效沟通: 假期让孩子们玩得开心家长放心
2018年寒假已至,为了帮助家长学会以更科学的方式,更好地沟通孩子的游戏行为,腾讯社会研究中心和《第九区》杂志推出了《玩得开心 玩得安心 写给家长的游戏指南》。1月23日下午,腾讯互娱、腾云、木果书架联合深圳报业集团读创客户端、西西弗书店,在北京、深圳两地同步举办了腾云下午茶游戏沙龙“有效沟通:青少年与游戏”,教育学、心理学、游戏专家与家长们相聚在一起,探讨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游戏话题,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游戏规则。
每天一小时游戏时间有益身心
深圳大学心理与社会学院王腊梅副教授和德国慕尼黑大学教育学、心理学博士高璇认为,不要一提到游戏就感觉是洪水猛兽,他们综合了牛津大学等国内外机构对游戏的研究报告,为听众系统阐述了游戏的益处,认为如果帮助孩子选择好的游戏,可以帮助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动手能力和社交能力。
王腊梅老师说:“SRI国际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显示,玩电子游戏可以让学生的认知学习成效提高多达12%,并且让手眼协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记忆力得到改善。牛津大学研究发现,与那些从来不玩游戏以及每天玩3个小时以上的同龄人相比,每天玩1小时以内电子游戏的儿童及青少年心理适应能力较同龄人更佳,对生活的满意度也最高,所遇到的友谊及情绪问题以及多动的情况较少。”
家长应恰当要求、恰当反应
王腊梅 (深圳大学心理与社会学院副教授)
心理专家们认为,孩子在通关游戏的过程中会经历很多挑战,获得一种艰难的乐趣,会知道经过艰难的练习能得到一定成果。而在游戏中,玩家需要在有限时间内解决难度逐步增大的谜题,这一过程提高了玩家做出决策的能力与速度,这是当今的雇主很看重的能力。
家长,请守住谈判的底线
来到深圳沙龙现场的多位家长听众提出无法与孩子就游戏问题进行沟通,往往因为沟通不畅而导致父母与孩子关系恶化。南方科技大学人文中心教授吴岩提醒家长,“玩游戏”与“家庭关系不和”是两个问题,应该区别对待。深圳中学心理教师王新红说,“当孩子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游戏成为他们处理问题的手段,往往问题根源可能在家庭关系、学业负担过重或者生理等问题。” 来自深圳石岩公学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田春利主任通过一个生动的“杯子倒水”小演示,告诉家长们,“不能向装满水的杯子或者杯底朝上的杯子再倒水,这就像孩子们关闭的心。”田春利说,“家长承认自己有问题,是我们跟孩子沟通的第一步,从游戏里走到现实中的第一步。”
高璇强调了“规则”在家庭亲子关系中的重要性,她建议规则一定要越早设置越好,否则到了青春期再去管束孩子也许不再有效。高璇也指出:“到了青春期,即使是从小被父母陪伴得非常好的孩子,随着他们独立意识的增强,也会和父母产生冲突。家长应该与孩子一起探讨,制定出更适合他/她这个年龄段的规则。”